——上海医械高专以项目拓展与层次提高并举开展国际交流
“职业教育国际化”,这是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学校积极开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办学,以学生海外实习、学习项目带动全方面国际合作与交流。从2010年开始我校对外合作不断进步,海外研修项目在合作的院校广度、规模、层次上均有了很大的突破。
“2012年1-6月:108名学生赴海外研修;全年参加海外研修的学生占二年级学生的12.8%;2011-2012年获得上海市教委学生海外实习、学习专项经费资助391万元,每名赴海外研修的学生最高获得3万元补助;德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台湾地区;德国福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东北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语言学习、参加国际论坛、毕业设计、课程学习、企业实践、文化交流;首位外国人在日本获得临床工程技士且目前已有21人在日本医院工作;在日研修期间获得日本企业研修证书88人;接收2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来校做毕业设计;接受大阪大学5位博士、5位硕士来校研修。”这些是部分数据和内容。
2012年3月,丁岳伟副校长代表学校与日本著名高等学府大阪大学签署了协议,由日本文部省资助我校10名学生赴大阪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免费进行短期交流;并在更高层次上就学科合作、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是在日本文部省首次资助在日本排名第2的公立大学——大阪大学与中国高职高专学校开展交流。
3月26日,丁岳伟副校长应邀出席了爱尔兰政府在上海举办的早餐会,爱尔兰总理恩达·肯尼出席餐会。作为此次受邀的中国高校,反映了我校在拓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知名度方面已初显成效。
4月3日,由德方免学费、正在德国福特旺根应用技术大学开展3个月研修的12位师生前往国际知名的德国百合医疗技术公司参观学习。我校已与该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该公司先期投入400万元与我校共建亚太创意中心,实现相关产品的教学、实训、研发功能,目前该中心已启用,共建实验室已成为我校国际合作的一个体现。同样,赴德国行业企业学习考察,不仅增强了我校学生对国外先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现状的了解,并对国外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6月12日,已经是上半年学校举行的第三次海外研修师生汇报交流会。此前,96名师生参加了由我校协办,在日本大阪召开的首届“亚洲临床工学论坛”。汇报会上,医械系介绍了德国富特旺根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研修项目的情况。学生代表从海外课程学习、企业和医院参观以及文化三个方面作了汇报,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研修的收获与感悟。参加研修的教师代表介绍了两个项目职业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医电系介绍了赴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和尼亚加拉学院研修项目;管理系介绍了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研修项目;影像系介绍了赴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研修项目。
2012年6月14日至22日,由2名教授、10名博、硕士生组成的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医工结合研究访问团来到我校参观访学。日方参观我校相关实训中心,重点探讨了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项目,并积极寻求科研上的合作切入点和合作空间。我校还为日方一行联系了长海医院、曙光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参观。并同期拜访了上海市康复协会及其下属上海残疾人康复职业训练中心,他们对上海市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水平表示敬佩与赞赏,并表示希望与我校携手合作,共同投身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
6月25日至29日,江才妹书记带队访问了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与东北大学达成了18个月学士学位项目的合作意向。我校学生可在第五学期前往波士顿学习,18个月可获得东北大学学士学位,继续深造1年可获得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该项目将为我校学生搭建起一座国际化“专本硕”学历获取的立交桥。圣何塞州立大学地处硅谷,与多家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联系紧密,与我校同样具有紧贴行业企业办学的特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是两校的共同目标。双方商讨了在学生假期实习和教师互访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并签署合作备忘录。
“我校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赴海外深造和工作,国际合作关键是看相关合作项目探讨和落实,医专的学生得到国际上著名大学的认可,这就是成功。”这是校长郑刚在会见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Griffith College)院长Diarmuid Hegarty来校访问时说的话。
“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全方位开展,要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学分互认及联合培养,要使海外研修项目在研修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这是党委书记江才妹在与美国东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时所强调的。
转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