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男,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护理系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是护理系学生会干部,学习勤奋刻苦,严于律己,各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的王冰于2016年7月毕业后直接考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监护室从事危重症护理。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很多又脏又累的活他都积极主动的承担,不管生活还是工作,对科里的同事都特别关心,深受领导同事喜爱。别看他是一名男生,在护理工作中他比普通的女生都认真细致,他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素有“王一针”的美称。
2020年的大年初一深夜,王冰所在的医院工作群中发出了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征集通知,王冰未加思索立刻报名并成功入选。初三他跟随山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到达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在全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他勇往直前,成为一名最美的逆行者。
进入大别山医疗中心后,王冰在救护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ICU工作。这里要对病人进行包括24小时出入量、电解质等参数在内的日常调节以及事无巨细的生活护理。“工作量相比平时大概翻了2倍。工作时间规定是6个小时,加上前后准备交接、穿防护服的时间,要将近8个小时。而且穿上防护服行动不便,哪怕我比较壮实,每天工作结束,还是会感觉浑身酸痛。
相比身体的乏累,心理压力也是医护人员努力克服的一道坎。在王冰接触的病患中,有一位也是ICU护士。在疫情之初,因为病人对医护人员做出了过激行为,而这位护士防护措施又不完备导致感染。“医生护士也是普通人,心理压力肯定会有,但我们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必须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疫情发生之前,即使有一些医患冲突的极端事件发生,我们也没有对这项事业感到失望灰心。学医的信念就是薪火相传。”正是这些信念支撑着王冰不断前进。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医学名言成为了王冰与患者之间的无形约定,“治愈的过程中,患者对我们常说的就是谢谢,我们对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要有信心。”与其他穿上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一样,王冰在自己的衣服上标注名字,也为病患和自己加油打气。让王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视频中的这位高龄患者。王冰听到这些话时直想掉泪。
除了累和感动此次出征最让王冰开心的是在黄冈见到了13年前再次给他生命的医生,他的一位救命恩人——刘清岳医生。13年前,因青霉素过敏导致肺水肿的王冰进了ICU,经过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清岳医生等人的全力抢救才有了今天的王冰。
此次援助武汉,王冰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名护士,身着这身白衣,就要对得起它,使命召唤,职责所系。作为家中的独子,家人不免担心,但都理解他的选择,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他的工作,同为护士的女友也经常开导他,消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在前方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路,还很长!明日,旭日照常升起,流年缓无声息,我们终将会为微渺的生命,找到一点意义。我们坚信战“疫”一定取得胜利, 明天会更好! 我们相信王冰会坚持下去,收获一路芬芳!
(本文由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