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岁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及全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美丽的逆行者,第一时间冲向了疫情的第一线,这其中有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众多校友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精湛技艺和必胜之心筑起了守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用“逆行”的身影为大家构筑成一道道战“疫”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医疗机构的33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校友,大多数是年轻的90后优秀学子,他们不计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参加援鄂医疗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牢记母校的谆谆教诲,践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初心使命,为打赢这场疫情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交出了“勇敢逆行、不畏牺牲”的合格答卷。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在国家危难之际,在疫情肆虐之时,他们牢记初心,恪守“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使命,勇敢逆行,毅然奔赴湖北武汉抗疫第一线。他们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在平凡的护理岗位做着不平凡的救护工作。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秉承“成就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建设者为育人目标,严谨治学,因材施教,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担当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多年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本地区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人才,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优秀人才。而此次驰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毕业生校友,更是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业务水平、良好的沟通合作精神,夜以继日奋斗在抗疫一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拯救病人的生命,透支自己的健康守护他人的安宁。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诠释着新时代白衣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大爱无疆。
下面是校友们的感人事迹:
陈乐,女,1996年1月出生,2013年就读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助产专业,2016年6月毕业后考入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被分配在神经内二科重症监护(NICU)至今。
她主动请战前往一线,于2020年1月28日加入援鄂队伍。2020年1月29日,根据各个地区医院的实际需求,她被分在了沙洋县。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在赴鄂第十六天,医院举行了简单的入党宣誓仪式,那壮志似乎可击垮一切,对抗击疫情充满斗志。

郭亚男,女,汉族,1991年5月7日出生,2012年毕业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护理专业,2014年至今在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工作。
2020年2月4日,她主动请缨参战,并作为内蒙古第二批、锡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在江汉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每班工作6小时,管理40多名患者,将每一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赛娜,女, 蒙古族,出生于1981年8月28日,共产党员。2000年毕业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护理专业,2001年就职于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老干部病科。
2020年2月16日她随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了,带着母亲婆娑的眼泪,儿子不舍的拥抱,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支援荆楚大地的征程。她果断召开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她和战友们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这群吃苦耐劳的蒙古马既然敢千里驰援,还怕艰难险阻?既然请战就不能怯战,既然应战就一定要必须打赢!我们一定要展现出内蒙古医疗队的风采,成为当之无愧的“逆行天使”!

马超,男,汉族,1993年11月出生,预备党员。2015年毕业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现为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脑科中心D区护士,锡林郭勒盟第二批援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成员。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主动请缨到肺科医院ICU工作,ICU是前线的火线,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各类操作都存在高度自身感染的风险。他虽然每天只负责一个病人,但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里面的分体服犹如水洗一般。当他看着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自己觉得多少艰辛都值了。

董素艳,巴彦淖尔市医院心内CCU护士。主动请缨,参加援鄂行动。
2月6日,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工作,经历了43天的援鄂抗疫战斗,每天从上班到下班,1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纸尿裤,没有鞋套,就用塑料袋代替防护;护目镜压破了鼻梁,口罩勒出深深印痕,三层的橡胶手套将双手捂得蜕皮发白,贴身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于成,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主管护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现就职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任胸痛中心护士长一职。
他主动请缨参加援鄂医疗队,临行前院党委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党支部书记刘淑君的领誓下,面向党旗庄严宣誓。2020年2月6日到武汉的方舱医院工作,每名护士负责护理20名患者。每天连续工作八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患者。

(本文由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提供)